星空XK·(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APP

全国统一热线:

400-123-4657

banner图
XK体育新闻动态

NEWS

产品中心PRDUCTS

技术支持RECRUITMENT

    技术支持分售前技术支持和售后技术支持,售前技术支持是指在销售遇到无法解答的产品问题时,售前技术支持给予帮助;售后技术支持是指产品公司为其产品用户提供的售后服务的一种形式,帮助用户诊断并解决其在使用产品...
点击查看更多

更医疗器械企业新快讯 行业信息速览

2024-05-27 01:21:00

  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9月13日,深圳市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以及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市委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姜力琨、市前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黄晓鹏、深圳海关副关长涂琳出席发布会,介绍深圳贯彻落实《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具体举措和进展成效。

  覃伟中表示,推进前海开发开放,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习对前海发展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三次到前海视察,每次都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前海模式和生机勃勃发展态势。9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前海方案》,为新发展阶段深圳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和党中央战略意图,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决扛起深圳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历史责任、政治责任,坚决把贯彻落实《前海方案》作为重大任务来抓,推动前海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开展。

  覃伟中指出,深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前海开发开放的重要论述精神,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举全市之力推进前海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一是聚焦深港合作,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努力打造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桥头堡”。二是聚焦扩容提质,充分释放“扩区”的强大规模效应、乘数效应,努力打造“双区”建设“新引擎”。三是聚焦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努力打造引领制度创新的“策源地”。四是聚焦社会民生,出台更多便利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生活新举措,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覃伟中表示,深圳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深港两地的共同努力下,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努力把习、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黄敏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深圳市推进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的具体情况,该方案明确了12个领域、44项措施,并落实落细为203项具体任务。

  根据有关实施方案,为推进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深圳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标世界一流、细化“两阶段”发展目标。二是突出放权赋能,完善扩区后的管理体制机制。三是激发发展动力,促进深港澳产业联动发展。四是提升开放水平,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五是促进交流交往,联动港澳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六是坚持追求卓越,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据介绍,前海合作区将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集中统一的治理架构;实施统一规划,实行土地资源统一管理、产业项目一体实施、开发建设整体推进,系统优化深港合作布局;实施统一监管,建立健全有利于前海合作区发展的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税收、统计等管理体系;实施统一政策,推动产业促进、金融开放、法律服务、跨境贸易、人才发展等政策同步覆盖。

  此外,前海合作区还将研究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快制定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改革,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服务平台等。

  黄敏表示,将按照“台账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工作方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件一件抓落实、点点滴滴出成效,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答卷,努力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前海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方案》也明确提出“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未来前海如何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对此,郭子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区域优势和政策“红利”的叠加将释放出强大的乘数效应,为前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下一步,深圳将联动港澳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是推动金融业开放发展,在全力打造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基础上,增设更多的专业交易市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深港金融业更高水平互联互通。

  二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符合前海自身特点的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三是推动会展业国际化高端化发展,积极举办国际知名展会,培育一批高端产业品牌、国际参展领军企业和专业展览人员,探索与港澳联合办展、联合参展的合作新模式。

  四是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围绕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和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着力发展海洋高端智能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大数据)等海洋新兴产业,拓展航运金融、航运法务等高附加值航运服务。

  五是推进专业服务业国际化发展,加快发展法律服务、会计税务、建筑工程服务、咨询服务等专业服务,现在有一些专业人士已经落地执业,接下来将吸引更多港澳和国际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到前海执业。

  六是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布局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数字创意等适合前海发展的新业态,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建立电子元器件亚太集散基地等,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前海方案》在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圳将如何落实推进?

  姜力琨对此表示,《前海方案》对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重点是在CEPA框架内支持前海对港澳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具体包括服务业职业资格、服务标准、认证认可、行业管理等领域的规则对接,以及引入港澳高水平教育、医疗服务资源,推进与港澳游艇旅游合作等开放安排。

  一是推动制定更高标准的前海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逐步放宽和取消与商业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等相关的限制性措施。

  二是进一步便利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跨境执业,推动形成境外国际通行执业资格认可清单,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全方位便利金融、法律、税务、会计、建筑、医疗等领域港澳或国际专业人士在前海跨境执业。

  三是进一步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扩大对港澳开放,支持前海引入港澳和国际一流高等教育资源,建设一批优质港人子弟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放宽香港医疗机构和市场主体办医准入条件,允许按照港澳标准开办医院、门诊部,开展跨境医疗转介和香港医疗保障异地结算服务试点。创新港澳游艇出入境监管模式,加快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在回答记者关于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问题时,黄晓鹏从推进深港投资便利化、贸易一体化、金融合作、法律合作以及跨境执业便利等五个方面介绍,前海合作区成为内地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

  他表示,下一步,将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接高标准贸易规则、强化金融开放联通、加强深港法律事务合作以及推动民生领域互通等五个方面着手,深入推进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全力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动。

  黄晓鹏同时表示,《前海方案》正式发布,前海合作区近期将重点抓“四个一批”落地见效。

  第一个“一批”是加快推出一批重大政策。近期前海将出台金融、物流、专业服务、新兴产业、人才引进等八大产业政策,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加快落实总体发展规划、省市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鼓励类产业目录、产业促进和奖补政策、1/3以上新出让产业用地面向港资港企、金融和法律支持政策等“六个全覆盖”。

  第二个“一批”是加快推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近期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深圳改革经验,其中就包括了前海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规则衔接等7项改革创新成果。接下来,前海将携手港澳,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包括跨境政务服务便利化、综合营商环境改革、职业资格互认等。同时,用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将新一批前海改革事项纳入深圳市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清单。

  第三个“一批”是加快打造一批重大平台。推进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深港国际服务城等“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建设,系统深化深港合作布局。比如,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集聚一批港澳律师事务所、公证、鉴定机构,形成全链条法律服务群,以及加快前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小镇建设,年底前新增9万平方米创业空间。

  第四个“一批”是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工程。围绕宜居城区建设,强化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世界级区域集中供冷系统,规划建设前海石公园、滨海文化公园,营造优质居住环境。围绕枢纽城区建设,加快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机场至前海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推动港深西部铁路、前海口岸规划建设,构建多层次深港跨境复合通道。围绕韧性城区建设,实施海绵城市示范工程,提升能源保供安全能力,强化全周期风险防控。围绕智慧城区建设,建设、运营好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努力在智慧城市等领域探索“湾区标准”。

  扩区后,前海合作区内一共包括5个对外开放口岸。《前海方案》提出前海要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海关将推出什么样的举措?

  涂琳回答记者问时表示,深圳海关支持和服务前海合作区建设,不仅在推动深港口岸基础设施上做好“硬联通”,同时更加注重监管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深圳海关将立足区域优势,从三个方面与香港相关部门共同探索,推动实现深港跨境贸易便利畅通。

  一是推进检验检疫规则衔接和标准互认。聚焦深港共同关注的相关法律法规、商品品类、技术标准,结合前海产业布局、企业发展、人员需求等因素,持续推进两地海关的信息互通、执法互助、结果互认。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推动前海合作区打造融合企业培塑、联动保护、成果展示的“一站式”协同平台,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协作,对合作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品牌、专利等,探索推进跨境维权全链条的服务保障,推动形成保护知识创新的共治格局,助力前海率先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三是加强国外技术规则的运用和转化。积极发挥海关职能,推动前海率先建设技术合规中心,强化通报评议、特别贸易关注等国际技术规则运用,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TBT/SPS 国际合作机制,深度参与国外技术规则的制订、修订等工作,同时加大国外先进技术规则的转化,引导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前海企业、产品、标准更好地走向世界。

  今年上半年,深圳多措并举,强力保障“优民生、增居住、强工业、控商办”的供地原则。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日前转发的《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21年上半年)》显示,深圳总体地价水平为31913元/平方米,稳中有降。其中,商服用地、居住用地楼面地价环比均为负增长;工业地价环比增长率处于全省相对较低水平。

  该《报告》由广东省不动产登记与估价专业人员协会根据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汇交成果而发布。截至6月30日,广东省2021年上半年的总体地面地价为16857元/平方米,环比增长率为1.46%。商服、住宅、工业平均地价依次为10099元/平方米、9301元/平方米、110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率依次为0.39%、1.86%和2.29%。

  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的总体地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依次为31913元/平方米、29878元/平方米和21793元/平方米。其中,广州、佛山、东莞、珠海等地环比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圳等地出现负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 上半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深圳地价呈现整体平稳并小幅下降的趋势,显示出“优民生、增居住、强工业、控商办”的政策调控成效初显。

  产业是深圳立市之本、强市之基。2021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带项目出让宗地,实现土地精准供应;联合竞买、先租后让,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高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以最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撬动最大的经济增长;全面应用标定地价、“折上折”优惠,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7月29日,宝安航城街道1宗工业用地由4家企业联合竞得,综合楼面单价1660余元/平方米,较国内一二线城市具有价格较低、品质较高、服务较好、配套较优的特点,且根据《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的叠加优惠,地价仅为市价3折。

  深圳围绕“增总量、调结构、优布局、提品质”,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打造 “住有宜居”的民生幸福标杆。9月底,深圳今年第二批22宗居住用地将集中供应,规则从强化房地联动、住房销售限价下调、严格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受到好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深圳明确联合拿地各方都应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要求、拿地房企最多只能竞得3宗地等规定,为全国首创。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深圳供地新规则的优化,意味着“地价-房价”联动控制的商品房新模式建立,有望进一步降房价。

  据9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消息,国家将在部分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支持地方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更大力度利企便民,深圳等6个城市位列其中。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将在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在全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同时,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市场主体数量较多的城市,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一是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取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不合理限制。破除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外地企业的隐性壁垒医疗器械企业。推进7类客货运输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二是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在发放实体证照同时,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等,便利企业网上办事。精简银行开户程序,压缩开户时间。推进市场监管、社保、税务等年报“多报合一”。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准营标准。破产案件受理后,允许破产管理人依法查询有关机构掌握的破产企业信息,在处置被查封财产时无需办理解封手续。三是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在土地供应前由政府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等一揽子评估,强化责任。企业拿地后即可开工,不搞重复论证。对水电气暖等市政接入工程施工许可,实施告知承诺管理和在线并联办理。四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与部分重要贸易伙伴口岸间相关单证联网核查。简化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手续。支持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业务。五是创新和完善监管。在食品、药品、疫苗、安全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领域,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长效机制。纠正中介机构垄断经营、强制服务等行为,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差别化待遇,维护公平竞争。六是优化涉企服务。建立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等造成企业合法利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完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扩大部门和地方间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范围,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反复多处提交材料问题,促进更多事项网上办、一次办。

  近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马兴瑞省长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方案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已经做好充分扎实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重磅发布,一幅壮丽的前景已经在大湾区展开。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分列大湾区一西一东两个极点,一个致力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一个全面推动深港现代服务业发展,它们的提速发展,势必带动大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为香港澳门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带来新希望,从而促进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推动方案落地,对广东来说既意义不凡,也责任重大。一方面,“双区”建设为新发展阶段广东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是广东服务“一国两制”大局的战略抓手,是广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战略平台,是广东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另一方面,两个方案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都注重在多个领域与港澳生活、标准、规则的全面衔接,都提出了多项赋权力度大的创新举措,而且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这些目标,宛如一场大考。

  媒体注意到,广东省“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9月9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广东研究制定了推动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正在推动编制横琴、前海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研究起草横琴合作区条例、修订前海合作区条例。广东动作之快可见一斑。

  本次发布会的及时召开,不仅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中央两份文件的精神,回应了社会的关切医疗器械企业,而且也透露了广东推动“双区”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可谓干货满满。推进两个方案落实,是“一国两制”事业的全新实践,制度创新始终是核心任务。无论是前海、横琴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还是加快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以及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既需要魄力,也需要智慧。

  发布会透露,广东将根据两个合作区发展需要和实际承接能力,强化行政职权下放和法治创新,充分释放两个合作区的发展潜力。“支持横琴以清单式申请授权方式,在经济管理、营商环境医疗器械企业、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支持将前海发展政策诉求纳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后续清单,推动前海产业、金融、跨境贸易等政策同步‘扩区’。依法将省及深圳、珠海有关行政职权调整由合作区实施”,“支持两个合作区用足用好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放权就是赋能,有理由相信两个合作区将由此插上腾飞的翅膀。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建设“双区”旨在为港澳拓展新空间、开启新未来,因此推进两个合作区建设必须坚持服务港澳的初心使命。在9月9日的京粤港澳四地连线发布会上,“推进实施方案如何惠及广大港澳青年”,成为粤港澳三地分会场官员唯一一次的同题答问,充分证明双区建设会为港澳人士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次发布会透露,广东将认真落实国家惠港惠澳政策,努力为港澳居民在合作区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让他们在合作区享受到与港澳趋同的优质服务。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未来虽然两个合作区大小各异,产业重点和合作模式不同,但是对港澳人士来说,无疑都是宜业宜居之地。

  今年,老旧小区改造被列入广东省委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和省十件民生实事,要求年度开工改造不少于1300个老旧小区,惠及超过25万户居民。

  据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消息,截至8月31日,全省已开工改造1326个老旧小区,惠及约28万户居民,按小区数统计开工率已达任务底数的102%,按户数统计开工率为112%,提前4个月实现省民生实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度任务底数目标。

  目前,广东已构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2+8+N”政策体系,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已制定《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改造目标和任务等,还出台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和工作指引,明确城镇老旧小区建筑修缮、基础设施等改造内容设计方向。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局部条款修订公开展示的通告(含政策解读)

  为推进儿童公共空间及公共设施的完善,拓展儿童活动空间,提升空间服务品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批复要求,拟对《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第3章、第5章局部内容进行动态修订。

  公示时间为2021年9月15日至2021年9月21日止,公众可登录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反馈意见。

  居住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内增设儿童游戏场地,按用地面积确定场地配建规模,宜结合集中绿地设置,可与公共空间合并设置。

  将托育服务纳入深标:于便民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增加建面宜不小于200㎡婴幼儿托育服务项目;提高便民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最小建筑规模为600㎡/处。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第六十五、六十六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的通知

  为规范城市更新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保障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第六十五、六十六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现予印发施行。

  附表:《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第六十五、六十六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关于公开征求《光明区原光明农场未完善用地手续建成区城市更新实施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为有效解决光明区原光明农场国有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规范原光明农场未完善用地手续建成区参与城市更新活动,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深圳市光明区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光明区原光明农场未完善用地手续建成区实际情况,光明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起草了《光明区原光明农场未完善用地手续建成区城市更新实施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将该实施规定在光明区政府在线网站予以公示,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时间自2021年9月16日起至2021年10月15日止(共30个自然日)。

  主要内容包含:职责规定、计划规划管理、搬迁补偿原则、选择市场主体、项目监管等内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科学规划建设管理超高层建筑,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23日前。《通知》主要内容为:

  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使用,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建筑工程技术进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一些城市攀比建设超高层建筑,盲目追求高度第一、形式奇特,脱离实际需求,抬高成本投入,加剧能源消耗,加大安全管理难度。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科学规划建设管理超高层建筑,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严控制建筑高度。各地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二)合理确定建筑布局。各地要结合城市空间格局、功能布局,统筹谋划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建设,相对集中布局。严格控制生态敏感、自然景观等重点地段的高层建筑建设,不在山边水边建设超高层建筑,不在城市通风廊道上新建超高层建筑群。不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世界文化遗产及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有影响的地方新建高层建筑,不在老城旧城的开发强度较高、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地段,新建超高层建筑。

  (三)深化细化评估论证。各地要充分评估论证超高层建筑建设的风险问题和负面影响。

  (四)强化公共投资管理。各地应严格落实政府投资有关规定,一般不得批准使用公共资金投资建设超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五)压紧夯实决策责任。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应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六)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各地要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对超高层建筑隐患排查的指导监督,摸清超高层建筑位置、高度、功能、规模、结构、建设年代等基本情况,建立信息系统。

  (七)系统推进隐患整治。各地要加强对超高层建筑隐患整治的监管,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八)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各地要加强与超高层建筑消防救援需求相匹配的消防救援能力建设,属地消防救援机构要加强对超高层建筑的调研熟悉,定期组织实战演练。

  (九)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超高层建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监管能力。

  2、我们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和版权者联系,

  3.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留言或来电告知我们删除。

全国统一热线

400-123-465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友情链接

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

手机官网

手机官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