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PRDUCTS
- 医疗器械企业以匠人精神抒写“中国心” 洋河股份加快白酒国际化发展步伐
- 洋河发布四款文创产品;酒仙股份再次冲击“酒类流通第二股”;抖音暂停酒类医疗器械企
- 洋河品牌_食品资讯_食品伙伴网医疗器械企业
- 洋河股份:围绕企业文化和主导产品公司推出了相关文创产品您可以关注“洋河会员中心”
- 医疗器械企业洋河股份携新品“遥之蓝”续写品牌传奇
技术支持RECRUITMENT
当前位置: 星空XK·(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APP > 产品中心
巴曙松:国内大资管行业规模提升至13医疗器械企业657万亿资管机构比拼的核心是主动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
2024-02-12 07:01:54
2023年的资管行业,各类资产遭遇了大变局时代带来的剧烈波动。国内经济复苏的想象在弱复苏中启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进入攻坚阶段,金融监管领域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外部中美新格局之下,资本市场重新定价产业链当中的各个业态。
在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看来,回顾过去一年国内资管行业,全面净值化改革后,波浪式、曲折式的经济复苏过程将直接传导并影响资产管理行业的资产价格波动,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资管体系的信任和风险偏好。
尽管2022年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36.57万亿,但是增速大幅回落至1.01%,这一增速近十年来仅高于2018年。体现在不同机构规模上,银行理财逐步走出“赎回潮”的影响,规模较前期峰值仍有较大差距,公募基金实现规模增长,但增量主要由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贡献,权益中仅有ETF为亮点,信托等机构则直面了管理规模的下滑。
巴曙松表示,未来,在“一行一局一会”的新监管框架下,优化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率、践行行为监管与功能监管等方面的改革将对资产管理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资产管理行业的组织运作模式、投资管理能力、产品设计能力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由巴曙松率领团队撰写,连续十八年权威发布的《2023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也已面市,作为跟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度晴雨表,本次报告将继续以专业角度,从行业格局、不同机构以及海外及中国香港地区资管领域,详细跟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试图捕捉2023年经济金融形势和资产管理市场中新变化。
从资管行业规模来看,2022年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从135.21万亿元微幅上升至136.57万亿元,同比增速从11.53%大幅回落至1.01%,增速近十年来仅高于资管新规发布的2018年(-4.92%)。
具体来看,银行理财规模“龙头”地位受到挑战,资管新规落地后公募基金的净值化管理能力和权益投资的优势更为突出,规模快速增长,保险资管负债稳定优势突出,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从-0.79%反弹至4.58%,推动保险资管规模上升至22.9万亿,相较2021年末快速增长15.11%,按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速推算,2023年上半年保险资管规模或继续上行至24.5万亿。此外,信托医疗器械企业、券商资管、私募等规模下行持续。
巴曙松表示,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行业迈向新征程的第一年,行业净值化改革进入深水区。2022年银行理财赎回潮地发生净值化转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本质是从产品层面向估值层面深入推进,出现投资者刚兑预期与产品净值波动加大的核心矛盾。
一是在产品端驱动业务模式转型,从资金池模式向独立运作模式转变,短期发展“稳健低波”产品,长期通过识别客户偏好来重塑产品体系。
二是在销售端驱动渠道从专属化走向开放化,并推动投资者教育升级,从“隐性刚兑”向“买者自负”转变。
三是在投资端驱动策略选择转型,从配置型策略向交易型策略转变,加强精细化管理,机构会收缩风险偏好、加强期限匹配要求、委外投资比例趋于增加。
巴曙松指出,资产管理行业调整的背后,仍需持续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与行业自身的发展阶段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行稳方能致远。
尽管短期内面临经济转型期带来的挑战,资产管理行业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巴曙松指出,在经济动能转换以及老龄化背景下,资管行业在规模提升上仍有空间,在科创、绿色和养老等新增长领域迎来新机遇。
首先,资产管理行业可实现跨时间、跨区域、跨品种的资源配置,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并不意味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会长期陷入低谷。2009年以来美国的GDP年化增长率从次贷危机前的2.2%下行至1.8%,但资产管理规模增速从4.6%上行至7.6%。以主动管理性质较强的开放式基金为例,2022年末美国和欧洲开放式基金占GDP比例分别为112%和84%,而我国仅为19%,可见资管行业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次,在“房住不炒”和无风险利率中枢下移的背景下,大量财富管理需求释放出来。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下,未来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资产管理行业在科创、绿色、养老等新增长领域持续发力。目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为美国的40%、德国的44%、日本的61%、韩国的66%,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的新经济仍需要资产管理行业重点支持。
一方面,需聚焦“卡脖子”问题和国产替代机会,支持科创企业发展。2023年一季度末,科创板公司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已超过5.7万户,持仓占比约四成,基金深入参与以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链公司医疗器械企业,科创50ETF、科创50ETF期权等科创板产品体系不断丰富。
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资管行业持续践行绿色投资理念,公募基金在开展绿色投资研究、搭建绿色评价方法等领域的实践较为普遍,监管标准与政策鼓励等顶层设计与指引持续推进。
此外,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资产管理行业积极服务养老金保值增值,把握承接“长钱”的发展机遇。2022年是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元年”,制度框架从顶层设计到业务细则初步完善,资管行业已在服务第一和第二支柱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养老金管理经验,尤其是公募基金,管理各类养老金规模已达4.4万亿元,超过养老金委托规模的50%以上,为支持第三支柱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养老金公司、券商资管等机构作为受托人或投资管理人也在服务养老金投资上发挥积极作用。
围绕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这一主题,资产管理行业自身发展重心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巴曙松表示,市场和监管双重砥砺下,资产管理行业更加注重“练好内功”,竞争核心从牌照和渠道回归至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一是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度大幅提高。相较此前资金池的运作模式,净值化背景下投资者对产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诉求大幅提升,资产管理机构更加关注风险识别能力和净值管理能力,并结合投资者风险偏好以及负债资金属性加强资产负债有效匹配。
二是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让利投资者。主动权益类基金率先下调费率后,ETF、指数基金等其他类型产品更具性价比,有利于健全完善多元化的基金风险收益曲线与产品谱系。
三是深度挖掘投资者需求,展业模式不断扩宽。例如为增强客户黏性,渠道端加速从卖方代销向买方投顾转型,为管顾结合、协同发展的展业模式带来机会;在高净值客群中,深度定制、私密性和安全性较好的家族办公室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富管理模式,受到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股权投资领域,以S交易为代表的多元化退出渠道发展迅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广泛的退出方式选择。
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净值化影响。打破“刚兑”预期,并在投资者陪伴中有效识别投资者真实风险偏好,持续培育客户的长期投资思维。
巴曙松表示,2023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逐步从“赎回潮”中走出,又适逢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时点医疗器械企业,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考验中砥砺前行,未来发展路径需要各类机构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来积极探索。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